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但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正是受到赤子之心的感召,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第二批),于2009年回到祖国、回归母校,为祖国科研事业发展和高级人才培养奉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他,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成为东北第一个引进的“千人”专家;他,没日没夜地工作,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2014年8月8日,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
他叫黄大年,一个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海归赤子。他是2017-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是我们黄氏家族的骄傲!
▼感动中国 颁奖词
黄大年归国7年,把中国的移动平台深地探测技术从落后状态送入国际一流水平,7年来日以继夜的工作也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他完整继承并生动再现了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他用行动告诉人们,人性的光辉所能抵达的深度,就像探测所能触及的地球深度一样,一直在层层推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黄大年这样的人,让这个国家里善良的人们即便溺于庸常,却始终相信英雄的存在。
毅然归国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黄大年(右)与其父母、女儿在英国的合影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与家人在英国的照片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带领中国进入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黄大年的梦想是把地球变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相关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些装备对华出口的。
让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就必须争分夺秒。以吉林大学为中心,黄大年通过各方力量,迅速会集起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展开了一个又一个攻关。
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研制成功,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建成,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
▲2013年1月20日,黄大年(左二)及团队成员在极寒天气下进行固定翼无人机试飞
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国际学界发出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黄大年在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2011年4月10日摄)
拼命黄郎
“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项目成功的背后,是黄大年异常忙碌的身影。开展项目研究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一座被称为“地质宫”的老建筑内,自从2009年黄大年来到这里,每天都会有一盏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
▲2014年9月10日,团队成员为黄大年(前排右三)庆祝教师节
在黄大年的办公室里,靠北侧的墙上是一块巨大的记事板,上面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安排。“问他出差坐什么时候的航班,他头也不抬地跟我说,就今晚最后一班吧。”黄大年的工作秘书王郁涵说。7年间,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160多天。出差回来,不论多晚,他不是先回家,而是又一头扎进办公室。
016年元宵节在办公室加班到午夜的黄大年,发了一条朋友圈:“办公楼内灯稀人静,楼外正是喜气洋洋。我们被夹在地质宫第5层,夹在‘十二五’验收和‘十三五’立项的接合部,夹在工作与家庭难以取舍的中间。”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水平获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黄大年急啊!
▲黄大年(前排中)与学生外出徒步。
一天,王郁涵听到黄大年办公室传来“砰”的一声响,跑进去一看,黄大年倒在地上。王郁涵赶紧叫人,黄大年示意她不要声张,说口袋里有速效救心丸。吞下去几粒后,又躺了一会儿,他像没事儿人似的对王郁涵笑笑说,通宵工作有点累,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不要告诉别人,说完便去其他办公室布置接下来的工作。
▲2014年3月27日,黄大年团队成员接受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培训并获取资质证书
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验收的前夜,黄大年半夜赶到北京,然后让团队人员把手里的材料都拷贝给他。大家都知道,对于黄大年来说,那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答辩之前,他从怀里拿出一瓶速效救心丸,含进嘴里几粒,调整一下笑容就上台了。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誓言。他做到了!
黄大年精神不朽
在黄大年的感召和努力下,王献昌、马芳武、崔军红等“千人计划”归国人才纷纷来到吉林大学,在不同学部、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融合。2009年,黄大年还是东北地区第一位“千人计划”归国者,如今,仅吉林大学的“千人计划”专家已经有32人。
2016年9月,黄大年还取得另一个他极为珍视的成果: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领域的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正式成立,黄大年任首任学部长,一个非行政化的科研“特区”初步形成。
把中国送入“深地时代”的功绩,并没有让黄大年的工作稍加松懈,他继续着“拼命黄郎”的工作状态,向更高更远的目标继续努力。
“可叹忠义之人,天不予寿。”半年后,这个深沉的爱国者的生命戛然而止,地质宫里的那盏孤灯再也无法亮起。
为国鞠躬尽瘁,付出一生,却不慕名利,黄大年教授不愧为中国偶像、黄氏楷模!
让我们一同转发,也为黄氏家族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