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广大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思想基础
黄吉刚(贵州黄氏宗亲会副会长)
2016年7月26日
家风是什么?其实家风又指门风,就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规则。就说我黄姓家风,在传承中有好多种提法,诸如“三、七”家风,“江夏家风”,还有“三略家风”等说。“三、七”家风意在峭公有三妻二十一子,有诗为证:江夏垂德源流远,三、七遗芳世泽长;而“江夏家风”,其实是族人对江夏郡或江夏堂的别称,作为家风称谓,不很准确,因为江夏是郡或郡望。从黄姓古老悠久的历史长河追根溯源,是经过辉煌灿烂的汉魏阶段之后,再流淌到六朝隋唐时期便开始主流分支,由江夏向东南迁至婺州金华,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而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然后再向东,于隋唐之时,再迁徙到福建邵武,形成历史上另一大黄氏家族——邵武黄氏。从迁徙这一历史轨迹来看,把江夏郡或江夏堂说成是江夏家风,有些牵强,我比较认同“三略家风”,因为有历史书记载,其中有“沂桥拾履”的典故。即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的谋士张良欲拜我先祖黄石公为师,向黄石公讨教,石公为了试探张良是否真心可信,便在沂桥上边饮茶边看书,若无其事,就连张良在他身边也旁若无人,连续三次将所穿布鞋抖落桥下,而每次张良均下桥拾起,毕恭毕敬给石公穿上。这就是“沂桥拾履”之故事。之后黄石公给张良面授机宜;传授了上、中、下三个方略,上略要安民,中略要强军,下略要兴业。张运用这些方略辅佐刘邦成其大业。尔后这个故事便传承直今,用这三个方略治国、齐家、平天下,所以说“三略家风”较准确地颂扬了我先祖黄石公的雄才大略。至直今天这些方略都很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无不闪烁着我黄氏先祖智慧的耀眼光芒。
黄姓的宗族文化:函盖孝道——百善孝为先,开拓——黄姓的家族精神。黄姓的祖训诗(或遣子诗)就是家风祖训的最好代表作,同时成为我黄氏族人寻根问祖,联络亲情的“密码”诗句。“信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尤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唯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织昌”。
凡能背诵祖训诗的黄氏子孙,就说明你是峭山公的后裔,也就是同胞兄弟之情,正是祖训诗的魅力和真谛,1980 年世界黄姓宗亲总会,将祖训诗定为会歌。
这就是黄姓宗族特有的“内八句”与“外八句”等祖训诗或认宗诗,至今仍在各地黄姓中广泛流传,它说明了我黄氏族姓尊尚宗族主义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台和广大海外华裔黄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文化心态和爱国主义心理的反映。
我们研究宗族文化或姓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愧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深入到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目中,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对“家”或“根”有一种深深的渴望和认同感,自古以来“家”就是华夏儿女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维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寻根问祖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民族情怀,无论你生在何处,长在何方,记住乡愁,家永远是你最牵挂,最想往的地方,“家”是“国”的一个细胞,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共同的血脉,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可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论坛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那么,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种传承;家风是一种规则,家风是一种品质;家风更是一种文化。习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再次指出: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以我们对家风、祖训,黄姓族人要有认同感,更要有敬畏之心,要传承,要发展,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明礼向善,懂得家风祖训的重要意义,更要懂得家风祖训与校风校训;学风、民风的内在联系和异曲同功之处。这就是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宗族文化自信的民族自立、自尊之精神。
谈了家风祖训,我们来学习几所大学的校风、校训。首先是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问”,是孙中山先生所题;中国科技大学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郭沫若先生所题;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北大的校风则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百年北大名师先贤荟萃,他们“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胸怀博大,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主旋律,从而共同铸造了植根于北大人心中的北大精魂!从北大、清华走出的众多学子,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与求法的人,他们大多成为民族的脊梁,他们没有辜负这片圣地赋予他们的风骨和灵气!
几所大学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南北各异的办校环境和办学方法,但他们的办校宗旨、理念和办学精神是一致的。校训是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融合。一所学校,首先强调办学方向,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将万千学子引向何方?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的重大问题,学风端正,学生会勤学苦读,品学兼优,教风端正,老师会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从家风端正,祖训严厉家庭走出来的学子,必然会遵守校规,牢记校训,端正校风,必定是一个勤学苦读,学业有成的成才之人,教师依然如此。
所以家风和校风、家训和校训应该是从家族层面和社会层面都要求子孙、学子堂堂正正做人,好好读书,红专并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统一。有了这个前提,教学中老师“温而厉”,学生“敏于行”,这里所说的“厉”并不是用语严厉,而是在温和礼貌的同时,眼里不揉沙子,对学生的问题不迁就,不放纵,严格要求,正面引导,这样自然叫人肃然起敬,达到听师训,守校训而“敏于行”的优秀人才。正如论语所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也说明,老师温和指导胜于指责,循循善诱,胜于生吞活剥。
综上所述:家风祖训是我黄姓子孙必须学习、传承,且要遵循的做人准则;而校风校训,是广大青少年必须付诸实践,且要遵循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