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族谱碟
福建平和轩辕世系黄江夏谱传
前言
  《轩辕世系黄江夏谱传》落成出版,做为我黄氏重修公谱的倡议,也是抛砖引玉之意! 

 
  我黄氏繁衍播迁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足迹遍及五大洲,横跨东西两半球,源远流长赫赫称世。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只要是中国人黄氏子孙,哪个不想哪个不期望呢?黄氏孝子贤孙志士辈出,待有机会时,在全省或几省,或全国性,把国内外各支系的血缘,来龙去脉,查接成象一个人的经络一样,汇成“公谱”是每个黄氏裔孙的责任,望各地堂族亲,组织有志贤能之士,寻根溯源,互查相接,达到众堂宗族亲的需求欲望。 

 
  此谱的内容:具有“黄帝归天”,“陵墓祭文”。“来源考证,“修谱奏表”“御赐壮谕”、“江夏渊源”、“明朝遗序、江夏堂渊源序”、“宗中十咏”。“庙制五则”。“演训民六谕”,“前贤五戒”,“教家规约六条”,“家训四解”,“贫富俗论”,“和气致祥论”,“黄氏族谱序”,“轩辕世系”附录等文章(世系中也有诗、传记)都是我氏的先圣贤能名人所作,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难能可贵的历史文物遗产,这是我黄氏的自豪啊! 

 
  谱的来源是据上祖遗留各地所存的谱本,因为残缺不全、错漏甚多。我们自一九八一年至今八年来的努力,曾走过邵武、宁化、泉州,诏安、饶平、云霄、广东、广西、龙溪、海澄、平和、大埔、永定等县市,搜集部份宗亲的《谱本》,以及参考了省统战部翻印的《唐山过台湾的故事》《府志》、《县志》、《辞海》、《公府谱记》等资料谱本。研究核对,去伪存真,试图为规范本,故定名为《轩辕世系黄氏江夏谱传》。在接触旧谱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谱中把少典当做黄帝的四代孙,据史志记载:“歇公、战国时楚国贵族”。“霸公、西汉大臣”。相差 177年, 是不能为父子关系,有的谱记载:歇公是峭山公,是邵武禾坪开基祖,据史志记载:“峭公生于应晋石敬塘大福元年”,是邵武传世祖。近一点即峭山公之子“化公”,写成“宁生化”。于是到化公创居的宁化县志办核对后,“宁公又名化”。问题解决而释疑。 

 
  有的谱记载:“峭公生于唐末,出任唐李明宗(926)时、历任五代之官及宁宋太宗朝代的官”。这里相距72年,有的记载峭山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4), 卒于后周太祖广川三年癸丑(953年),享寿八十二岁。 ”“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赐进士出身御史中承黄洽谨写的宋朝遗谱序中道:“我峭山祖是登祥符戊申(1008年)三甲第九名进士,宋元丰五年壬戊(1082年)敕封少保。“上述等问题,说明集中汇编公谱的重要性。关于我峭山祖究属那时人呢?我们查对多本谱,认为皎瑞写的《峭山公略传》和内阁大学士道周公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的重修本等为依据,认定峭山公生于后晋天福元年丙申,年三十登宋乾德三年进士......年六十六岁归隐林泉,八十七岁元丰五年御赠太子少保,宋明道二年逝世,赐谥文烈,享寿九十有八敕葬邵武鹳薮之原......等是较准确的。
 
  关于认祖诗,各地流传不一,如“骏马登程往异疆”,把“骏马”念成“信马”“迅马”“策马”。骏是高大壮马,策是鞭子,迅是快的同音字和义,则快马加鞭,奔驰前进的意思,并不是三妈的姓。 

 
  所以,本谱中的老公诗,老妈诗是统一规范而正确的。后面的三篇附录所载的世系及名字说法不一。谁是谁非难定,但它是先贤名人所作。是历史宝贵的遗产,不敢轻易更改舍弃,保留下来供贤能志士稽考之用,比较鉴别,具有深远意义。此重修本是我们八年的硕果,做为荣前人,耀后世的黄氏子孙,尽一点心愿!当然,修宗立谱,修谱是我们义不容辞之职责。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上编写时间仓促和局限,可能有不少错漏之处,造成世系中出现或详或略的偏向,谨望指正。 

 
  在编撰过程中,承蒙平和县国强乡霄岭黄梧文物修建委员会及成璋、华民、荣炎、黄坎、松树等裔孙的努力下,也得到漳浦、奥杳等宗亲宁化县志办、平和县志办、漳州市地志办、省统战部、住台湾裔孙黄凤仪及住广西裔孙黄义雄、黄华煊等给我们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江夏子孙,忠孝双全,繁荣昌盛、万古长春。 

 
  主编裔孙:云霄霞洞 黄有才 
  副主编裔孙:平和白叶 黄志耀 
  裔 孙:平和霄岭 黄 武 
  裔 孙:平和霄岭 黄俊源。 
  戊辰岁、公元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日 顿首拜撰书 
一、黄帝陵
  历代相传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陵墓座落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面一公里的桥山之巅。(黄帝陵全国有四座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各一座,本文指陕西黄陵县的一座)。 
  黄帝陵墓高三点六米,周长十八米,墓前立碑,上面刻有“桥山龙驭”。传说黄帝在这里升天。碑前有祭亭,亭内又竖碑,碑上刻有郭沫若所书“黄帝陵”。亭前有一土丘,高十数米,是汉武帝为祭黄帝所建,故立碑称“汉武仙台”,登上仙台,上见桥山高陵,古柏参天、山下溪水环绕,风景如画。桥山东麓有黄帝庙。庙内残存北宋以来的碑石五十多块、刻有汉族及满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祭文。又有古柏十多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十九米多,胸径十米多,根深叶茂、苍翠挺拔,相传是黄帝亲手种植,据古史的记载传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黄帝是后人对轩辕的尊称。黄就是土地之光辉、农业的象征,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在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 
  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适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黄河流域聚居着许多氏族,后逐渐结合成一个个的部落。其中最强盛的部落有两个,一个是以炎帝为首的“苗”,一个是以黄帝为首的“夏”,后来炎帝、黄帝发生矛盾,在阪泉(今河北省阪泉县)之野打了一仗,黄帝战胜了炎帝,建立了统一联盟的社会机构,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许多氏族离开了他们原来的部落投奔黄帝,其中有羌人、夷人、戍人、狄人、苗人等,他们定居在黄河流域的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取名叫做华夏族。当时华夏部落的活动范围,东到东海之滨,西达昆仑山脉,北至幽陵。黄帝带领着臣民开发黄河中下游,他的妻子嫘祖教民种桑,养蚕织布缝衣裳。大臣仓颉造象形文字,大桡编历法,领伦制乐,雷公岐伯制药,还造舟车,制了弓箭等,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黄帝一百一十岁时,在荆山炼钢铸鼎,鼎成之日,天空降下一条黄龙传天帝旨,诏黄帝归天,黄帝骑上黄龙,群臣闻讯跟随者七十余人,黄龙腾飞到陕西中部上空落在桥山,这时黄帝和大臣决别。 
  黄龙再度腾空,跃入云端,黄帝离开人间,为了追念黄帝的功德,华夏臣民便把的衣带、靴子、宝剑等物安葬在桥山,这就是今日的黄帝墓。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每年清明节,历代政府都派员来到黄帝陵墓祭扫祖先圣陵。 
  (抄自一九八一年福建日报) 

二、祭黄帝文
  一九三七年四月六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代表苏区全体人民致祭黄帝坟墓,举行民族扫墓典礼。《祭黄帝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廿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社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先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河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为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备,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失勿谖。经武整军,诏告烈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当时,正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久,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时期。“祭文”赞颂了黄帝开创我文明古国的伟绩,颂扬了我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精神,着重表达了我党不避艰苦,奋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决心。黄帝是我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精神的象征。我党在延安时期,曾多次派代表到黄帝陵祭扫。 

 
三、黄氏来源考证
  黄(江夏郡)黄姓中国人的光辉家世,根据后世的考证是这样的,四千五百年以前,君临华夏的黄帝子孙颛顼帝高阳氏,高阳之子为称,称子为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及吴回两个儿子,曾先后担任常喾的火旺,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子,依序为昆吾、岑胡、彭祖、会人、遭安、季连。这六个儿子是我国民族演进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后代,曾经繁衍了许多重要的姓氏,包括苏、顾、温、董、彭、曹、娄、嬴、沈、姒、唇......樊、芋等十四姓。而本文所讨论的黄姓也跟这些姓氏谊属兄弟,是陆终所传下来的一支后裔。当然,他们也是最为名正言顺的黄帝后裔之一。 
  关于黄氏的得姓渊泉、历来的考证十分详尽,譬如《姓纂》上指出:“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诸既孝义黄氏族谱》的序文上也更详细的记述说:“黄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从以上的记载看来,陆终的这一支子孙,在三千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之时,曾被封于黄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潢川县之西的地方,列为当时周天子的诸侯之一,《左传》上所记载的“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指的正是这个黄国。后来,黄国终于被野心勃勃的强楚所并,于是子孙四散,开始以国为氏。我国的黄姓,正是这样来的。 
  黄国,在秋春时期虽然未曾大红大紫,与其他诸侯一争长短,最后还难免被灭的命运。然而,他们在并入楚国之后,在稍后的战国时期,就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开始,即出人头地,表现得多采多姿,经过两千多年的繁荣滋长,终于成为了我国一个人多势众的著名大姓。 
  春申君黄歇,在国人的印象里可说是大名鼎鼎,他是当时的楚国人,也就是春秋时被楚国所并以前的黄国后裔,他曾经相楚廿余年,门下食客经常有三千人,好客之名遍传诸侯。据传他后来并曾夺取楚国的天下于衽席之上,由于楚考烈王无子,他就把自己经怀孕的妻子献给楚王,后来生下一男,就是后嗣立的楚幽王,不知不觉之中把楚国的天下据为黄氏所有,春申君当时的显赫,实在不难想象。 
  以上是被后世所遍普承认的黄姓来源,另外,根据《黄氏族谱》的记述,则黄氏的姓源有多端,说法不一致。该谱是这样说的:黄氏出自江夏(今江西戈阳县),或云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或云伯益赐嬴姓,其后受封于黄;或云一世高公居古狱州,在商大戊时受封于黄;另有一说,十三世石公佐周有功赐姓黄,后因散乱,复聚武昌江夏,五十世歇公为楚相,开基于武昌府为江夏。这段记载,虽然对于黄氏姓源的考证不一,但仍不失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 
  具有辉煌家世的黄氏,在秦汉天下统一之后,以迄于今日一直是济济多士,发源于古时的江夏的黄氏,是在唐代之时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的,关于他们的播迁情形,前引的《黄姓族谱》上有极为详尽的记载,兹志于后,以供黄姓人士探求本身来龙去脉的参考。 
  其先四十三世南陆,居河南光州固始。六十世珂即仕晋,徙江西广信府。七十三世志,由和平迁福建邵武。七十七世祖剑,子二,分居晋江。七十九世礼恭,子二,分居莆田。八十八世萧,子四,分居福州、江西、南剑。峭(宋祥符元年进士),妻三,嫡七,分居宜黄、九江、莆田、邵武、晋江;庶三,子居建宁、汀州。九十五世久昌,子五,长居邵武;次居南海,支分东莞、崇安;三居汀州,支分龙岩、宁洋;四居清流,支分武平、宁都、抚州;五居建宁,支分福州。九十五世久茂,子五,长分兴化、仙游;次分仙游惠安、土溪;三分晋江、同安;四居永福,支分惠来、揭阳、澄海。九十五世久盛,居汀州,子三,长移宁化、邵武,支分潮之大埔、饶平;次居永定,支分饶平、平和。同世久美,子四,长居龙溪、浦城;次居大田,支分潮之澄海、揭阳、惠来、霞浦;三居长泰,支分潮之普宁;四居平和支分饶平、诏安、秀岭。同世久书(康)长居大埔县,次居梅州,支分镇平、平远、兴宁、河源、龙川、长乐、惠来、潮阳、广南。同世久安、久兴,支分嘉应、陆丰。 
  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和广东,黄氏一直是一个族大支繁的大姓,甚至一海之隔的台湾,黄氏也是全省的第三个大姓,黄姓省籍人士之多,仅次于陈、林二姓。这种情形,看了上面有关黄氏播迁经过的记载,就显而易见绝不是偶然的了,台湾黄氏与大陆黄氏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一目了然。 根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考据,黄氏是跟随延平郡王的大军八台的,到了满清克台,由闽粤两地来台垦荒者,更是络绎于道,始终成为本省望族。 《百家姓考》 

 
四、江夏黄氏族谱表
  咸亨元年八月十五日,臣黄禹锡稽首,窃惟,顿首,探月屈以知物,摄天根以识人。原于: 
  帝德之覃,敦本乎,乾元之厚德,臣、工快睹夷夏共瞻。臣等谨奏皇帝陛下,臣姓颛顼子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以国为姓焉。商史黄滚父子为皇姻。周将黄渊佐灵王为将帅。春秋黄歇受封春申君。汉相黄扉,西汉黄霸,教化大行,得吏民心,治平为天下第一。念臣之远祖江夏以来,亦颇繁衍斯。臣来溯连枝,自承东汉太守刘护族表。孝德黄香建庙湖广德安府。墓在安陆。既诸伯叔共祀之祖也愿! 
  呈上准臣修谱,曷胜荣幸之至。谨奏表呈奏以。闻 
  唐进士尚书黄禹曷 奏

 
五、御赐黄氏发祖源流缴
  朕按尔姓发源盖自炎帝神农氏,得位一百四十年,传于帝临,在位八十年,临帝子帝承在位六十年,承帝子帝明在位四十九年,明帝子帝宜在位四十五年,宜帝子帝来在位四十八年,来帝子帝里在位四十三年,里帝子节茎坐克及戏皆不在位,克子帝榆,罔因诸侯离心,其臣蚩尤作乱,而帝迁都于涿鹿,其诸侯侵伐,帝不能禁,在位五十五年,众诸侯来宾从轩辕。轩辕修德治兵抚万民,度四方,尊为天子,即黄帝有熊氏。黄帝母曰:付实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而生帝于轩辕之邱,因名轩辕。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氏是为黄帝。黄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帝始作制度,得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帝之四妃,得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寿一百十有二岁,葬于乔山,即今延安府四部县北。元妃娶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不得位。娶蜀山之女,曰昌仆是为女抠。感瑶光贯日月之祥。而生颛顼。初佐少昊国于商阳。号曰商阳氏,年二十即帝位,帝,静渊而有谋,疏通而知远,养材是任地,载时以象天,故后世称为历宗。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七葬于汴阳,即今东昌府。娶邹屠氏之女,生骆明。骆明之传夏禹也。生苍舒、贵岂、祷戏、大临、庞降、庭紧、中容、仲达称八恺。又娶贵胜氏之女生卷章、穷蝉。穷蝉之传大舜也。而卷章娶女娇,生子曰黎、曰回,黎代为祝融官,佐高辛氏。回娶夏侯氏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发,发左胁生三子,发右胁生三子。曰樊人、曰惠连、曰钱铿、曰会人、曰遭安、曰季连,长子樊人治水有功,舜封于昆吾,三子钱铿封于彭城。四子会人封于郑圩,五子遭安封于朱圩,六子季连封于楚地。而次子惠连受封于黄国以国为氏。尔姓故出于黄帝而封于惠连为受姓祖也。系出神明,准志谱牒,永传勿替,特谕 
  唐中宗咸亨元年冬腊月命下 

 
六、江夏渊源序
  盖闻一姓之兴必由祖烈余读生民思民考什未尝不叹周家世择之而为之后者洵能报本追远于无疆也古之得姓者不一或以国或以官或以字中天以上荒邈难稽愚者,安于固陋图其近而忘远使一脉之传派别之分茫无可据是亦睐于世次之序博考者能憾焉我黄氏始于陆终之后漠唐以来吾族始大而姓赫赫者于闽粤间者则又自宋元之际者也余世籍霞漳长通仕版窃为订世联族之属统遐迩壹亲非谱无以明之久持此论因鞅掌这劳未有发咨嗟者久适人重修家谱求正于余序焉族人曰观水者必穹其源树木者必植其本有所生者必溯其以子之淹流远者闽粤绍遐稽略者则详之阙者则补之曰宗者则次之民派者则联之宣特僻处者敦天潢之雅凡在人荒以内棠棣既翕之风无难复靓矣是谱之作其为功何巨也余重族人之请不敢辞爰正襟危坐而言曰是殆余之志也夫夫人莫不所由来之祖然世远年湮或以疏陋之故不陈敢述以此谱之考核明近而不所亲远而不忘其本自周秦迄今日数千年于兹矣世次详略十页言吾族人之馨香斯谱者为何如而敦睦族属之情因感发而兴起者又何如哉诗曰孝思不匮永锡十一页类又曰永言孝思。 
  维则此固作谱者之深心正余之所禾表而出也是为序旨 
  崇祯十年丁丑岁春王正月中浣 
  赐进士第内阁大学士世孙道周兴手撰 
原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实谱以序昭穆能明则宗派鸟得而紊哉今黄序谱牒十一页世有年清白井然开卷一览上以见先人之勋业下以见后人之嗣续非善述者而能之乎书此为万世勉 
  吉州文天拜撰 

七、明朝遗序
  谱牒之重于世迈以其明祖之所自出合族之所修同苟非谱之作则文献向以徵世系向以明文献微矣世系明矣斯可谓之谱哉兹南台双井头黄氏大有贤人难更仆数正江右名家之一也其宗出自江夏厉三千余载矣予因有宾主之好而其敢出一言序其事以表黄氏修建谱牒之盛举也予尝读唐风杖杜而知同姓之可亲读小雅黄鸟而知异姓之不可特盖谓溯其始而不失其源究其分而不忘其本本支有次昭穆由是而明亲疏由是而别流派虽远其源不斯谱之所以为世重矣而予所见世家大族虽后生小子荡析离居问其族则漠然有不能应答者吁几何不亲为路人而莫之识哉今黄氏上追宗派厉叙其由传及后裔虽千百之下而莫不识其源流也古之黄渥与庭坠隔七世而复通亦以谱牒而不失其传故至久远之后犹能合其宗也黄氏之谱不可以不修其有关于世教孝子慈孙之用心厚而非簿也公而非私也予故重其事而敬肃以为之序焉 
  旨 
  皇明万历二十四年岁丙申摄提月望后之吉 
  赐进士出身敕授奉政大夫湖广黄州府推官嘉兴府同知淳吾氏曾纶顿首拜撰 

 
八、江夏堂渊源序
  尝观天地之内莫大于山水之流行也其浩瀚之势似不可究浩一自溯源于星宿而条缕晰之象了若指掌矣山之蟠纯也其层卒之观似乎难枚举一自归根昆仑而蜿蜓联属之状洞若观大矣、然则念诸山水而生人之族属其亦统之有宗派之有序从可知矣吾黄氏系出江夏自春申君后历汉唐宋明以及大清国朝支流繁衍占籍于巨郡各聊者生聚之盛几越他姓弟一父之子派别支分不无途遇而罔所识别以故前之人敬勒是谱为我一姓宗坊考据源流之计亦见也,次之编叙不差又将分住州府县加记悉矣,然传之以久谱志多蠹其事迹不能无讹错之虞爰于公务之暇因切校正之思逐参观我同宗各处诸谱为之核其世代详其分派记其属籍列其科名监其实录而我族属至切仁孝者从此详素何处迁移庶可睹指知归以俟后日大修我黄氏家谱自然一一详明不紊则天潢之谊益固敦睦之情益慰矣不揣鄙陋爰以俚言并诸谱首 
  旨 
  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嘉平月上浣漳和世孙袭一等海澄公钦命广东全省水陆提督羊门简盥手撰 

 
九、重修族谱谨末谱四则立教三方再跋于后
  其一、漫道谱内。系志弗详。一意精详。不免中伤。聊藏双语自彰,彰不显为长,不紊为长。 
  其二、谱内谆谆将奚求。词不悠悠意,自悠悠庸言,庸行祈急修,为俦勿下为俦。 
  其三、谱引前修果如何。妄作非宜,循理为宜。已所不欲切勿施,存心惟恕,行事惟恕。 
  其四、谱崇节俭。古若何末。不务多本必务多,逐日修为莫间过,随分为高居易为高。 
  立学方: 
    孝友敦敦是真修,行言谨信须力求。胸怀磊落方爱众,仁者尊崇最急筹,
    为学当钦此圣训,奚夸伎俩足相畴。若曹贵识教来意,莫俟迷时满面羞。 
  养生方: 
    人世养生将奚求。清虚恬淡毋烦忧,从容简默神方定,舒泰含宏气必悠。
    独宿医谣尤妙乐。花街酒巷莫牵留,若曹贵识教来意,莫俟病时始自愁。 
  处世方: 
    茫茫世界已堪忧。耳目经心当自筹。长在青山雾争岫,常澄绿沾泾混流。
    莲生出土地沼囿。松务参天雪霜仇。变态情形多类此,含宏忍耐德日休。 
  七世孙有庆题书 十三世孙丞烈抄 十四世孙庆淞抄 

 
十、附宗中十脉
  一曰知宗道:川水有源树木有本人不知宗云胡其蠢推本索源先祖是尊敬而奉之乃重天伦。 
  二曰重宗谱:土地有版田宅有段世系相传不可等闲观谱知系亲疏无间修而重之名分安安。 
  三曰纪宗实:作恶者殃作德者昌有善不纪空帙徒悬恶难当隐善则宜扬先人可法奉为旧章。 
  四曰立宗祀:祖先杳杳无祀则散而不萃孝思实难立嫡立长庶出罔千祀亲追远须听斯言。 
  五曰敬宗祭:亲有言笑敬则如在春秋享祀胡可稍懈古人将祭臻齐牺牲粢盛弗洁宜戒。 
  六曰肃宗行:侄宜叔后弟勿兄前斯道易简各教最先凡人玩忽遂愫圣贤动容周旋式莫愆。 
  七曰周宗急:人于姻戚施兴独先熟知本宗休戚相联患难既共富贵亦然知族知亲真合彼天。 
  八曰守宗业:创业固难,守安不易愚幼罔觉花酒游戏家业荡尽辱身丧志有勤有俭盍其鉴诸。 
  九曰慎宗名:前人命名后人宜讳孙犯于祖谓之不类名有取义尤当思维如何犯之不知其非。 
  十曰修宗支:圣贤之教必著于书修谱睦宗俚词奚耻言顾须顾行辞贵达意凡我族人有志宜抒。 

 
十一、庙制五则
  一、祖庙栖神之所,最宜洁净,平时将门坚闭,朔望焚香、燃灯、洒扫遇祭祀分班序立,务要整肃,不许迟慢混乱,有事家房长副宗子宗正等,共为公议,闲时不许开借,引接外人,有擅自开借及亵秽不敬,合众责之。 
  二、祖庙祭祀,及追远报本,首务正月元旦,宜办羹饭,率子孙齐到祖庙,恭谒次日宗子、妇。合众妇俱限上午,齐谒其衣服首饰,只用简素,不许奢侈,元宵耀灯致奠,清明为春祭,端午荐时食,中元为秋祭,春秋宜行大礼,除夕行奠大祭,用猪羊物品照常,设办食棹,礼物只依常品,勿为珍奇难续,务要精洁。勿秽亵祖先祭毕,颁昨合饮,所以联骨肉一体,欢得过饮,乱言争兢,以伤分谊,以贻祖羞,违者公议行罚,以惩不恪。 
  三、家族以明伦为先,其尊卑长幼名分,关击匪细,凡吾家子侄,不论亲疏贫富,要以长幼为序,吉庆相贺,患难相扶,过失相规,勿以长富而制压幼贫,勿以卑幼而凌犯尊长,尊长有忿争,卑幼当逊让,告呜家长处分,家长亦当执持公道,不可曲徇亲爱,令人郁抑间,有子侄,特富恃强,恃势非理,相加生端骗害,甚至乡闾被酷,无所控诉者,敢怨而不敢言,此极恶道,深损家声,当合家房长副,共惩其不遵教诲之罪,惟被外人欺侮,并无赖者,相当率扶获资助之,不许秦越等观,如有不肖子孙,串通外人,陷害本宗,此立心奸险,为祖宗罪人也,合族当共革逐之。 
  四、破家灭身淫赌,为最近来族中赌风,渐杀然而未止,有一二无知赌博,不止不为乱我家法,而身家荡灭,由此观之,性命皆完矣,若荒淫致毒,贻害子孙,祸也不浅,今后父兄,务要训督子弟,各守本业如有不悛,故犯规训者,父兄访察真的,即拘送入庙,重责,不论赌之大小,奸之内外,俱当惩戒禁止。此乃保身守家之要务,各宜遵守。 
  五、今日得沐,思荣族中,得被思阴俱由,祖德厚培,凡我族从,于利人之事,当共力为之,损人之事,当共力止之,勿宽以恕已而过于责人,庶愈宗道以缵,祖德以报,天地或有骄悍,自恃非理相加,皆执拗弗自检点,听仆人之唆使,而不知坏一家之规,诲而不忌,一人行之,而无以惩,群众效之,而不知止,其丧元气伤,祖德不亦甚乎,何如各安生理,莫作非为,六守谕遵五戒,守法为善,共遵乐事,俾乡人称我,可久可大之,家乃今日立庙乡陈规之,至意也!尚其共遵,毋勿哉。 

 
十二、演训民六谕
  一、孝顺父母:仰惟前训,首导民孝,孝原百行。伦先五教,父生母鞠,图报罔效,服劳奉养,顺志尤高。 
  二、尊敬和牙:一体始分,分为兄弟。兄长弟幼,尊卑斯击,犯上午宪,凌长不义,国治家齐,天伦秩序。 
  三、和睦乡里:人生世间,天合至亲,族党与居,亲惟毗邻,相友相助。乡闾联恩,周官六行,惟睦是云。 
  四、严训子孙:吾身委蜕,而为子孙,继体守成,亦籍后昆,教家无法,四业何居,以儿为豚,受业课程,世宜谆谆。 
  五、各安生理:凡人之生,有生之理,茹血衣皮,生民伊始,士农工商,四业可居,经营无懈,不寒不饥。 
  六、莫作非为:人所当为,等本务业,非理非法岂宜干涉,放辟邪侈,贾祸甚捷,为善最乐,教诫是乐。 

 
十三、演前贤五戒 
  一、戒游:懂者与游,何补于吾,黠者与游,必有所图,贪我田畴、谋我室庐,荡游罔极,昏迷弗悟。 
  二、戒博:骄纵不检,博奕为娱,日胜日贪,忘寝与铺,微而物用,大而田庐,苟不知止,终为所误。 
  三、戒饮:樽爵俎豆,典礼所需,祭祀宾客,制度不逾,徙侈口腹,沉湎堪痴,古有明训,刚制是祈。 
  四、戒斗:好勇斗狠,构祸甚奇,一朝之忿,忘身丧躯,学有明禁,国有刑诛,受法有司,教之晚矣。 
  五、戒逸:士农工商,四民异居,农勤于耕,商勤于涂,工勤绳墨,士勤典谟,惰业而嬉,流为下愚。 

 
十四、教家规约六条
  一、敦孝友 
  孝子敬父如敬天,敬母如敬地,不是空桑生此身,须尽志养敬双亲,若还反哺不如物,却恐慈鸟解笑人,至于兄弟以和为主,五脏不和为必死之病,兄弟不和为必破之家。法昭禅师偈曰:同气连枝各自荣,此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此孝友之当敦也。 
  二、肃闺门 
  凡妇女不得羽为华丽。耽于曲蘖惟取端。庄静一寡言慎行,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敬侍妯娌以和。接子孙以慈爱,凡有吉凶之事,务在谨内外,别尊卑辨亲疏,必尽闺阃之礼不预,阃外之谋易曰。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下之大义也。职中馈羽纺织,避嫌疑三姑六婆,不可入内,家人仆从不可乱进,男女不爱授内外要分明,此闺六之当肃也。 
  三、豫教诲 
  养弟子如养芝兰。既绩学以培植之又绩善以滋润之、父子之间不可于小慈,律之以严绳之法,述嘉言善行以导之。择正人君子而师友之,居处须恭敬,不得肆慢,言语须谛当不得戏谑。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勿恃富而耽酒色赌博,勿恃势而侵害良善。此教诲之当豫也。 
  四、勤职业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夫不耕则饥,一妇不织则寒,是勤可以免饥寒,勤则劳,劳则善心生,是勤可以远邪僻也。吕成公曰:主静劳悠远博厚自强,则坚宝精明操存,则血气循轨而不乱内敛而不浮,是勤可以致寿考也。勤惰之心一移,祸福之应响至人可不勤职业乎。 
  五、崇节俭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暧而不必萃,居处安而不必严吉凶,宾客可备礼而不必侈。如此则一身之用易,供一岁之计可给,富而能俭可以常保,贫而能俭可以无饥寒。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可不知节俭乎。 
  六、防婢仆 
  婢仆亦人子也。宜恤其饥寒,节其勤苦,疗其疾病,时其配偶,然治家之法,门户垣墙,务宜严固,男女贵贱,当分内外,家长主妇,时常捡点,不得耽于私爱,怠于防闲,致男女混杂,以贻人笑,以防婢仆不可知也。

 
十五、家训及附四解
  昔韩昌黎有言,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 虽盛弗传,是前者后之观型,后者前之美报也,一族之兴,必有一族家法,立法善则子孙亦善,不然,始之不善。不免子孙踵而行之观之前事,种种可验也,我黄氏自始祖以来,世守浑朴,其象似愚,其风似陋,然其近于愚陋处正可大可久处,但恐风气渐开,机械易生万一,浑朴变而机械起,足谓培祖德,昌后裔欤,兹厉鉴前黼,垂为训戒,如阴谋酿祸,勾引倾宗,罪恶浩大,此莫论已苟父母所不欲为而忘之,即为忤逆之端,兄弟之嗜利自私,即残之渐宠,妾不顾遂生反目,受养无法,弃孤何异至于渎乱天伦,谗谮本宗浪言戏谑傍人,生端相率淫赌,致损家冠过侈,伤怀朴茂言语,不慎口舌招尤恃长,自专不通众志,卑少自专藐视尊长,搬斗是非,无日休止,曲徇所受,不凭公道,自恃手足横暴,为非出理,公务徼心,自利子孙为非,忌人教诲,内而妇人间,逸不理纺织,惟日寻言语,喧哗于家,而反听之,以致蓄怨不解,必有奇祸,凡此皆当戒,自守不可玩视也,尝接虚舟,张老夫子,手花云,节俭以制用,宽厚以处人,果毅心立德,恬淡胎神四语,可为身型,可为家训,后世敬而庶可愈昌而愈炽也焉可忽乎哉! 
  七世孙有庆敬撰书 十三世孙承烈重志 十四世孙庆淞重志
  节俭解
  人不节俭,必豪于取,既豪于取,亦吝于施,取与俱废,财亦无几,何如节俭,安分守已,可以生财,可以济世。 
  宽厚解 
  宽厚之人,豁达大度,小怨不修,是非不顾,志在人前,形似人后,功不敢恃,过不见恶,海涵自拓,无人不度。 
  果毅解 
  立德难窥,果毅难见,荒淫弗戒,福寿难延,废除不忍,计较多愆,默默自省,掌持莫捐,缉之明之,可达上天。 
  恬淡解 
  恬淡之事,世人可稀,苟求甚至,贤可期,惟是欲念,寡之则是,久而化之,神闲气舒,俯仰自如,无役于世。 

 
十六、贫富俗论
  不论贫富每以三世为期此皆泥或然之数未定也贫富自天而明勘之也夫炎凉莫测翻位罔知而有成心其酝酿剥蚀机有自召耳当囊橐子孙贤能皆由祖德厚培故世食其报至子孙富中易出骄奢淫佚处之太甚造化厌之三世而斩世变之机然也而贫无三世窃不多见大约贫与富位置每有自起机缘凡安贫守道凛凛不犯者皆由困苦中人步武相绳积至三世自有阴佑默相所谓生于爱患又明验也惟世人不知在已天之徒听或然之数故处而不变每为造物愚弄诚能于凄凉中坚忍自励见人慢而知奋见人欺而知勉见人淫而知制欲见人奢而知俭见人怠而知勤见人逆天而知顺理见人骄贪而知守分务使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则天地鬼神时时怜我身虽凄凉心自浓郁奚必三世始食报哉如当富贵境遇复以礼义自闲人易骄也而常谦卑人易奢也而常俭朴人易淫也而常制欲人易怠也而常勤谨人多逆天也而常顺理且父兄家族州闾亲故上下尊卑各顺其则而不忍不戕不悖不忮或行生人之事或存生人之心则身为造化完身世世相传咸以为范无论财源不涸即由此荣华历一世以至万世绵延昌炽岂非理耶故人能处贫而不为贫困处富而不为富役则贫可倏富而富永不贫矣不然横逆之甚报以刑辟事且勿论彼暴戾恣睢肆行无忌孰存生气徒徼造化福泽应耶否而或者致祥之事每以故居得地山川有灵气夫山川灵气虽可福人然所以致山川之灵气亦孰非积德以臻于此试观牛眠白免得之何人是又不可以见在天为无据而在已之天为可凭也哉要之贫富两境皆非数定而处贫或富之中无顺无逆俱不可有玩心焉尼父曰怨己怨懒无怨富而无骄易余谓从逆能摄固不骄奢而于处顺能持更为难有持难之心念念不忘天命论可破而造化之机自我握矣诗云永言祸福鸩由自取求多福余亦为今之浮沉于贫富者致贫富俗论辨云。 
  七世孙梧撰并书 十三世孙承烈抄 十四世孙庆淞抄 

 
十七、和气致祥论 
  六合之中阴阳和而气化行而万物生天地之所发荣滋长休徵呈见莫不惟和是赖也而况于人乎人之初生始未赏不和也孩提知爱而父亦慈稍长知敬而兄亦友是父子兄弟相亲相敬初何尝有逆端哉惟是习染以后各妻其妻子其子妇言蛊惑于内利孔歆动于外于内区分有仁有暴禀性原自相忤或好奢好俭意欲各有相合或贫富之相形而忮求易生或贵贱之相隔而形骸难忘或长幼有序之可遵而表率从或施与有道之可凭而不相体谅徒些人是而不知为非也徒訾人非而不知为是为非真伪贤偶起见而不知不之端启矣有此数者倘当鉴戒训教能化之圣贤之心也岂不尽善即未化而闻知而改之亦气质之美也可与相安无奈知者鲜好欲反而思之兄弟同一父母也由此分而为期年为大功为小功为缌麻以至列服自祖宗视之皆兄弟也倘子孙多傲慢固当督之然督之太过而不和生是当教之诲之日夜以思曰是我教诲之道未尽也父兄多强压固当谏之然谏之太切而不和生是当钦之敬之日夜以思曰是我钦敬之首未尽也勿生藩篱勿生机械勿以财利而起侥心勿以言语而蓄小怨苟身富贵而有贫贱而有富贵在上勿以为弗辱也日不能自立而辱及祖宗是我之自辱也日能知非日能反己则骄奢淫佚可以不生孝悌忠信可以详明是则和气洋溢乡闾睦妻子合兄弟翕父母顺一家太和造化应之祥不在是耶然非臆说也少时见端悫公为人其秉公于族也或正言以斥之或温言以欢之每处一事各有纲纪故族之幼难使长孤难使立强暴亦畏不敢犯族无有一人失所者由族和顺无有一人致讼于官者此为和气致祥之验哉故表而出之以戒族人相争相夺相谮相害者可不慎哉。 
  七世孙有庆撰书 十三世承烈重志 十四世孙庆淞重志 

 
十八、黄氏族谱序
  昔周公颂扬祖德,只沂后稷姜原高辛以上无闻焉。孔子只说与殷人也,微子以上无闻焉。我黄氏出自江夏郡,或云颛顼曾孙陆终为陆氏,其后受封于黄,或云伯益赐嬴姓,其后受封于黄,或闻一世高公居古岳州,在商大戊时受封于黄,俱属荒远,夏殷至周,文献尚缺,况三四千年而求炎黄时人则凿矣。 
  唯有一说十三世石公,佐周有功赐姓为黄,后因散乱复聚武昌江夏,又说黄国在江西戈阳县,又说黄地在河南商城县,又云黄县在山东齐地,俱错认他黄字为江夏也。 
  顺以经传为凭,此是武王初有天下王制篇云:大封同异性千七百七十三国,石公封于黄地,国列汉阳诸姬之旁。春秋喜公三年,齐恒公会江人于阳谷是也。子孙因以国为氏,传至周郝王时,五十四歇公,为楚相。考烈王封春申君于江东,因吴故墟筑苏州为黄堂,时称黄五经。考湖广之黄州府,汉属江夏,即汉阳武昌,常德、德安亦通称江夏。观常德府志陵寝有春申君墓古迹,有春申君宅,人物有春申君客,食客三千,旧谱又去:后迁歇公夫妇于江夏黄鹤乡仁义村,离城三十里。则黄姓开基为武昌府江夏明矣。应称歇公为上始祖。 
  公生十三子,长名尚公,次名长公,三名辉公,四名文强公,五名韶公,六名擎公,七名徇公,八名坪公,九名义公,十名荣公,十一名述公,十二名琬公,十三名挖公。 
  我祖挖公生植,植生明,明生发,发生霸。字次公,汉宣帝右丞相。汉稳循吏,以颖川第一,有凤凰来巢“凤凰集”行世,霸公生矫,矫公生式,式公生香公,字文疆,自初性孝,扇枕温席,故京歌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历官召阁,八十九寿,香生琼,汉桓帝赐郡乡侯,荡梁冀之乱,除贪污之史历仕三朝,忠贞贯日,孔文举捧诏制碑文象赞,赞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盖社稷,泽及吾民,朝阳鸣凤,盛世祥麟,九重佳作,名重缙绅”。 
  琼之孙琬,字子琰,七岁能对上,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历官镇西大将军,为献帝相,同王允谋诛董卓,尽忠汉室,曹子建赞其象。琬生权公,遭李催郭避之乱,兄弟分避巴西,仕蜀为车骑大将军,孔明铭其碑,此五公者,经纶满宇宙,节概重当时,为汉代卓卓名卿,是承先启后者也。 
  权公以下济方公、徇郎公、侃公、湘公、广公、迪公、志公、良公、俭公、裳公、剑公、德明公、恭公、梅山公、孟公、用成公、节公、福公、巽夫公、简公、彬公、肃公、四郎公、历晋唐宋间无甚丰功伟烈,而爵里也载分明。 
  至四郎名锡,生峭公,祥云绕屋,兆子孙分居之盛,峭公讳实郎,号峭山,登宋真宗祥符元年戊申科第九名进士,初仕江夏太守有功,迁至平章阁太学士,至神宗元丰五年追赠少保。谥文烈,诰命诏曰黄峭,忠贞直亮,赞襄公茂,词垣载笔,编摩垂缃帖之光。请幄论思,启沃著勤劳之誉,宛魏郑公之前识,每以时危主心抱,裴晋公之先忧直天下为己任云云。其象赞曰:“太平宰相,问世文英,泰山乔岳,毓秀含灵,螽斯麟趾,振振云乃秉国之钧,鉴空行平”。此尤足以光前耀后者也。 
  居邵武禾坪鹤薮树下,娶官、吴、郑三妻,官夫人七子,长祖仕大理寺丞居原鹤薮;次梅、居九江黄梅口;三苟,居兴化府莆田县;四盖,居邵武盖竹村;五楚,居建宁楚溪上堡;六龟,居邵武大龟潭;七祥,移泉州晋江。吴夫人七子,长福,移闽县细村;次渠,移漳浦;三政,移建宁建阳县;四宁,移宁化上里;五芦,移建宁壁芦田;六林,居邵武梅林;七唐,居建宁。郑夫人七子,长井,移江西嘉禾,改南丰双井头;次永,居建宁永城堡黄坊;三延,居延平府;四城,居宁都石村;五潭,居邵武潭头;六发,居祖鹤薮;七橙,居延平府南平县黄橙口。二十一子昭昭矣。 
  宋咸淳元年谨录家谱一卷奏 
  上御批云黄氏起佐君听,历代簪缨忠孝两全,江夏无双,辛丑进士抚州知府九十七孙震宇伯敬拜撰。

 
十九、轩辕世系确非虚语
  黄氏家族的一世祖高,根据“黄氏公谱”的记载,是黄帝轩辕的八世裔孙,其世系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卷-章-吴回-陆终-樊-高。01世
  高 公,娶胡氏,生子旺。02世
  旺 公,娶李氏,生子群。 
3世
  群 公,娶李你,生子雍。 
4世
  雍 公,娶召氏,生子申。 
5世
  申 公,娶吴氏,生子德,公仕 商为大夫,公坟合葬荆山草市。 
6世
  德 公,娶胡氏,生子崇。 
7世
  崇 公,娶江氏,生子虞,官扬州太守。 
8世
  虞 公,娶 ,生子继稷,官周大臣。09世
  继稷公,佐盘庚为武列侯。 
10世
  升 公
11世
  显 公,妣章氏,生子三,宽、荛、先。 
12世
  坎 公,字宽,妣李氏,生子石。 
13世
  石 公,仕周有功,受封于黄并赐姓为黄,郡曰江夏。当时的黄国,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国地也,
      是在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据史记载:于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战国时期的楚国所灭,子孙才散居于江淮之
      间。 
14世
  宜 公
15世
  涿 公,仕周大夫。 
16世
  延 公
17世
  柏寿公,仕周大夫。 
18世
  坛 公
19世
  泰 公
20世
  柏贤公,仕周博士。 
21世
  丙申公
22世
  端盈公
23世
  南源公
24世
  庚 公
25世
  季仲公,仕周孝王的中州舍人。 
26世
  鹗 公
27世
  继芳公
28世
  彰 公,仕周孝王的中州舍人。 
29世
  典 公
30世
  衡 公
31世
  泌 公
32世
  敏 公,仕周汶上令。 
33世
  征 公,仕周武城令。 
34世
  夔龙公,仕周为博士。 
35世
  靖 公
36世
  汝瞻公
37世
  诚 公,居江夏古岳州。 
38世
  文 公,春秋五经博士。 
39世
  华 公,商州郡守,太戌时掌纳言。 
40世
  兴 公,性坚而学重,纷靡之徒当其轧毙太戌崩仲丁时继文掌纳言。 
41世
  梁 公
42世
  满 公
43世
  南陆公,官至上党令,居住在河南光州固始县。 
44世
  渊澄公,官中书舍人。 
45世
  修 公,仕鲁国的参军。 
46世
  绮 公,仕鲁国的都统元帅。 
47世
  正 公,字敬,是周安王时楚国的理学博士。妻石氏,生二子、惠、恩。 
48世
  惠 公,字放勋,妻伯氏、生三子,奇、永、戊。 
49世
  通 公,字奇,是周朝的太尉。 
50世
  歇 公,春申君,字肃夫,生于周郝王元年,岁次丁未(公元前314年),居楚黔中,自初博学闻名,时号黄五经,
      佐楚封为春申君兼太傅,随太子熊完质于秦,后设计冒险保太子回朝。太子熊完登基为楚考列王,列王以公为
      丞相,赐淮北十二县禄之,执掌雄兵十万,门下三千食客,声振诸侯,为六国合纵长,联军攻秦。楚考烈王廿
      五年(公元前237年)王薨,朝廷政变,公为佞臣李圆所害, 其年七十七岁。公娶江氏,生十二子,继娶
      甘氏,生一子(第十三子)后夫妻三人奉敕葬鄂州(即今湖广省武昌县)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离城三十里,前
      有石马、石驴、石狮、石象等物,山陵高拱,松柏茂盛者也。 
      当时诗人赋诗赞云: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头见列侯。 马上抱鸡三市闹,袖中携剑五陵游。 
        玉箫金管迎前院,绵绣红妆拥上楼。 昨日院中新贵客,碧溪流水对门头。 
      世孙诗赞歇公祖德流芳 
        我祖今天治世君,登生宗子又成勋。 流传姓氏今蕃衍,天恭有熊嫡派门。 
      歇公十三子名讳,官职及其分布。 
      长子黄尚,字兴乐为都侯镇西大将军,娶胡氏,俱葬楚岩,所谓“楚岩”应当是今湖北、湖南省就是说2就是
      说,当时的黄尚的长房一支仍留守老家,未曾远徙。 
      次子黄长,为兵部尚书,支分南阳,其裔孙黄汉升事汉有功,赐爵关内侯,公之子孙,在汉朝时已繁衍到河南
      省。 
      三子黄晖,为本州剌史,娶汤氏,俱葬上坪,生子札,秦中郎将,移河南汝宁府。 
      四子黄强,入山修道,白日升天。 
      五子黄韶,为仆射关内侯,领兵四十万,战退匈奴有功,汉文帝封为镇国大将军。 
      六子黄擎,奉侍黄歇左右,娶李氏,生子梓。 
      七子黄响,为河东太守,侍中给事。 
      八子黄琚,为江西南昌府太守。 
      九子黄义,仕秦谏议,庐陵太守,娶尹氏。 
      十子黄荣,仕尚书郎,娶张氏,移于金陵铁井头居住。 
      十一子黄述,仕中郎将,戆州太守,娶伍氏。 
      十二子黄碗,为苏州元帅,仕尚宝寺丞,娶吴氏生子相。 
      十三子黄挖,字通亮,又名广文,官至金吾将军,居古岳州,是江夏传世之祖,娶刘氏,俱葬大江山,生子
      植。 
      歇公又生一女,名贵娘,眉目俊秀,面貌堂皇,日调兵马,夜读兵书,手挽硬弓三百斤,掌握雄兵十万,威镇
      乾坤,荡平夷狄,数立奇功,汉文帝封为司马烈女,钦赐甚厚。 
51世
  挖 公,是我黄姓“江夏”传之祖。 
52世
  植 公,大汉朝的大理寺卿。 
53世
  明 公 
54世
  发 公
55世
  霸 公,字次公汉宣帝时的颖川太守(? -前151年)据史记载,公是“西汉大臣,字次公,淮阳夏(今河南太
      康)人,宣帝时任扬州剌史,颖州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后世把他与龚遂作为
      封建“循”代表,称为“龚黄”。夫人陈用公女,诰封一品夫人。 
56世
  娇 公,是汉朝的汶上令。 
57世
  贞 公
58世
  由 公
59世
  因 公
60世
  式 公
61世
  香 公,字文疆,官至尚书令,配陆氏,封一品夫人,生二子:琼、瑰。公妣卒合葬安陆口凤形。 
      据史志记载:“黄香为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字文疆,少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
      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时遭水灾,以俸禄及所赏赐济贫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 
62世
  琼 公,字世英,配陈氏封夫人,生子三、贲、资、赞。 
      据史志记载“黄琼(86-164)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字世英。黄香子,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
      病不就,顺帝永建(126-231)中由于公卿推荐,被朝廷征辟,他素为李固所仰慕,固与书说:桡桡者  
      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至京师,初任议郎,后迁尚书令,官至太
      尉,司空。 
63世
  贲 公,官至员外郎,配李氏,生四子诏、琬、预、顺。 
64世
  琬 公,字子琰,就是与王允谋诛奸臣董卓的汉未名臣,官至镇西将军,配李氏生子权。他居住在湖广 德安府(今湖
      北安陆)也就是黄氏根源所在“江夏郡”的范围内。 
65世
  权 公,由于遭到李催、郭汜这乱,兄弟避巴西,后来仕蜀汉,官至车骑大将军,为入蜀之始祖。 
66世
  贾 公,是蜀汉上党令。 
67世
  济芳公,是三国末期的蜀汉人。 
68世
  徇郎公,由于晋为信州提举司郎,便移居于信州和平县。 
69世
  侃 公,为总旗。 
70世
  湘 公,为孝武王的御史。 
71世
  广 公,是晋代的苏州总兵大元帅。 
72世
  迪 公,是晋代的江夏太守。 
73世
  志 公,由和平县迁居福建邵武的三十二都,是邵武“紫云”黄氏的开基祖。(当时的信州和平县是在今江西省上饶县
      一带)。 
74世
  良 公,是梁武帝时人。 
75世
  俭 公,是陈武帝时人。 
76世
  常 公,是隋朝时人。 
77世
  剑 公,是唐高祖时人,他的儿子德明、德寿,当时便已分居泉州和晋江居住。这一支黄氏繁衍于晋江地区,差不多已
      经有了一千三四百年的漫长时间。 
78世
  德明公。 
79世
  礼恭公,是钱塘令。 
80世
  梅 公,是唐中宗时的员外郎。 
81世
  孟 公,是唐代宗时人。 
82世
  用成公
83世
  节 公,唐初国银青光禄大夫。 
84世
  福 公
85世
  大水公,是唐德宗时的进士。 
86世
  简 公,官大理寺丞。 
87世
  彬 公,是后梁的山东侯。 
88世
  肃 公,是晋的殿中侍御史。 
89世
  锡 公,字忠,号至明,配扬氏,生五子,德山、海山、义山、岱山、峭山、公妣卒合葬与峭山公坟后顶。 
  锡 公,又名宏儒,赐进士弟,佐太宗有政健,太平兴国八年谨录家谱一卷,奏呈上览,帝嘉其谱,御笔赞曰:黄氏始
      佐人君,经今累代 缨不绝。实为忠孝江夏无双。赐匾曰:“忠孝无双”。旨端拱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钦奉。 
90世
  峭山公,字岳谥文烈,仕宋初进士授江夏太守,封干户侯,迁奎章阁直学士,兼刑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配官、吴、
      郑三太君,俱诰封一品夫人,各生七子。 
      峭山公传记 
      峭山公,字岳,号实郎,福建邵武人,生于后晋石敬塘天福元年,岁次丙申公元926年十一月廿七日辰    
      时。 三十岁登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乙丑科进士。官授江夏太守, 封千户侯,巡抚吴粤等处。至咸
      平四年辛丑岁(公元1002年)二月十九日,迁奎章阁侍制直学士,兼刑部尚书。官、吴、郑氏三太君俱封
      一品夫人。各生七子,计二十一子。至六十六岁,公谢职归林泉,辛丑年正月初二日,设筵邀诸亲及召诸子训
      曰:余年既迈,未免有九泉之虞。吾自承上祖春申君之下及鄂州之派,至今日,子孙二百余人,供给浩大,吾
      虽官途数十年,家业亦无多,何以为子孙长久计?事勿临期贻悔,尔等听命,吾曾经过闽粤等处,地方山环水
      秀,田地饶沃之所指不胜举。兹将铜钱八百万贯,纹银八百秤作二十一份均分。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侍奉,其
      余吾录诸处,各宜自立开基,而效上祖承接,尔等诚有孝心者,虽分居别处,何异以在乎? 
      是时诸子跪而听从,禀求指示。即收拾行装,择吉登程,拜别时,公亲自吟诗八句,以为后世各处子孙相亲证
      据,能念诗符合者,及系脉之传,即升堂以 亲属之谊,勿以客礼相待,致失一派之本源也,无诗亦是歇公流
      裔,不可简慢待之。 
      二十一子次第名录歌 
        和梅荀盖楚龟洋, 政瞿化福卢林塘,发井永延城潭层, 二十一子共雁行。 
      峭山公遗子诗 
        骏马登程往异疆,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健他乡则故乡。 
        旦夕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徂豆香。愿言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峭山公三位夫人,各生七子,他们后裔又如何辩明出自那一位夫人?说起来充满诗情画意。当峭山公分授遗子
      诗时,官、吴、郑三位夫人,同时各自吟成一首七言绝句,分别赠送自己所生儿子,以为日后子孙辨别。这三
      首诗被后世子孙尊称为太诗。 
      官妈太诗 
        吾年八九难相会,奕世分支为汝题。倘有贪富与贵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吴妈太诗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妣七子齐。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仪。 
      郑妈太诗 
        祷告苍天往各乡,官吴郑妣三七郎。奉奏分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摘录诏安高坑三妈诗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立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九与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摘录黄元谷依韵敬和诗 
        慕祖客光焕始疆,三婆廿一贵超常。启观嘱赞禾初境,睹录源流识故乡。 
        上佐朝邦轰烈宪,下垂繁衍集书香。峭公神鉴如而在,满架儿孙奕世昌。 
      摘平和霄岭峭公遗子诗 
        骏马登程往异疆,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健他乡即故乡。 
        旦夕莫忘亲命语,春秋时荐徂豆香。愿言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廿十一子和诗一则以步之诗曰 
        策马登程出外疆,任从随地置纲常。平生屋漏无愧事,睹录源流识故乡。 
        上佐朝班轰列宪,下垂繁衍集书香。峭公神鉴如而在,满架玄孙奕世昌。 
      峭山公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岁次癸酉,二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九十八岁,葬于鹤薮黄家林(今邵武市和平乡
      顶坎头村)辛山乙向,御制碑文曰:”宋赐进士太子少保谥文烈讳峭山公之佳域。” 
      一九七九年重立墓碑,碑高130厘米,宽60厘米。 碑上刻三行楷书,右为“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日”,
      中为“祖考谥文烈讳峭山黄公之墓”,左为“二十一股子孙敬立”。 
      敕封峭山公刑部尚书敕命一道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联履比多艰寤寐,簪缨之后,特崇社稷之安,乃眷尔僚,久居外役,爰锡赞善之宠,进班常伯之
      尊,夭矢心卫阙,即曰屈途,既不惮于署,行宜速,依于辰告” 
      宋咸平四年二月十九日命下 
      敕封峭山公太子少保敕命一道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联闻英谊立辟,必资弼元臣。故梦卜依然,微肖岩墙之下,典型尚在,迂追台阁之光,其有帷幄
      旧劳,丝纶宿德,联简在天下,敕遗者褒恤可隆哉!尔尚书左仆射奎章阁侍制直学士,黄峭公忠贞直谏,赞襄  
      功茂,自轩擢而历史林,陟官僚而典文柄,词坛载等编摩,垂湘帙之光,讲幄论,思启沃,著勤劳之誉,纳约
      取宫闱之爱,公忠结先帝之和,宛魏郑公之前识,每以时事危主,心抱裴广晋公先尤,(平吴元济之乱)直以
      天下为已任,几年梓里,耽白社之娱游,此曰槐庭,系苍生之仰望,微东有待方堇召潞之怀,易箦惊闻,俄应
      陨星之讦悲同臣庶怆切,朕衷兹特赠尔为少保,谥文烈,颤帷 ,克荣称一惠华,褒允合易名之大典,三孤峻
      秩,俨跻论道之崇阶,贲乃黄垆歆兹紫素。” 
      宋(乾兴)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十二月廿六日命 
      宋侍制直学士峭公赞 
        太平宰相,问世文英,泰山乔岳,毓秀含灵,螽斯麟趾,振振云初,秉国之钧,鉴空衡平。 张百两 题 
      宋侍制奎章阁直学士太子少保峭山公赞 
        奕世忠孝,积厚流芳,功若周召


 

凡注明“来源:华夏黄氏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主任高级律师 李饶俊 联系电话:13808363131